立身国学移动版

 
当前位置:主页 > 百姓 > 正文

中华姓氏通史丨中华姓氏之上官姓

时间:2019-12-31 17:22     来源:中华姓氏通史     作者:宋文明      点击: 次    
字体: [ ]
导语:上官姓氏源自于华姓,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。从《元和姓纂》和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上记载可知,上官氏的得姓始祖,是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少子子兰。这位公子兰,官拜上官大夫,以官为为氏而姓了上官。

 

  姓氏:上官

  祖宗:子兰

  分类:以封邑为氏

  姓氏起源:

  上官姓氏源自于华姓,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。从《元和姓纂》和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上记载可知,上官氏的得姓始祖,是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少子子兰。这位公子兰,官拜上官大夫,以官为为氏而姓了上官。一说“上官”为地名,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,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。秦灭六国后,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,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。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记载,汉时,为充实关中人口,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,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。上圭,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,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。唐时,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,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。太宗贞观年间的文学家上官仪,就是陕州人。唐末纷扰,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,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,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。上官名人,唐有才女上官婉儿,宋有龙图阁一说“上官”为地名,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,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。秦灭六国后,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,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。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记载说,汉时,为充实关中人口,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,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。上圭,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,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。唐时,上官氏已出现在中原的河南地区,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。唐末纷扰,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,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,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。

  郡望:

  天水郡:西汉时置郡。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、陇西以东地区。

  堂号:

  (1)天水堂:以望立堂。

  (2)孝友堂:宋代时有上官怡。他的母亲害了赢病(疟疾)。母亲病时,上官怡从早到晚在床前伺候,尝汤药,驱蚊蚋,一个多月不曾睡觉。母亲死后,他极尽哀毁。二哥又相继死去,他奉养寡嫂,抚育孤儿,敬爱兼笃,人们夸他“既孝于亲,又友于兄弟”。

  迁徙分布:

 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,江西省南昌市、萍乡市、奉新县、吉安市,遂州市,宁都市、吉水市、临川县、赣州市上铙县,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、清流县、大田县、宁化县、沙县、邵武市、漳州市平和县、龙岩市长汀县、厦门市、南平市光泽县、武夷山市、泉州市安溪县,山东省荷泽市、金乡县、临沂市,贵州省遵义市,广东省普宁市、东莞市、贺县、汕头市、五华市、东兴市、珠海市、韶关市始兴县、深圳市,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、信阳市光山县、仙居县、唐河县、滑县,湖北省的荆门市、长阳市、沙市、恩施市,湖南省沅江市、浏阳市,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、扶风县、乾县,江苏省常州市、南京市六合区、泗洪县,浙江省温州市昆阳县、苍南县、宁波市奉化县、阳城市,临海市、宁海市、遂昌市、缙云县,黑龙江省哈尔滨市,重庆市,北京市,上海市,天津市,香港特别行政区,台湾省等地,皆有上官氏族人分布。

  历史名人:

  上官桀:汉朝人,武帝时任太仆。武帝临终时,任上官桀为左将军,与霍光同受遗诏辅佐少主,封为安阳侯。后来上官桀密谋欲废昭帝,但事情败露,被诛族灭。

  上官仪:字游韶(约608~664年),唐朝诗人,尤其善于做五言诗,在技巧上独树一帜,许多人都很赞赏,也有人模仿他的这种五言诗。当时这种写法称为“上官体”。上官仪举为进士后做官,但因反对武则天而冤死狱中。

  上官婉儿:上官仪之孙女。上官仪父子因反对武则天执政被杀,婉儿与母亲被配入宫廷。婉儿辩慧能文,习吏事,武后爱之,拜婕妤(女官名),秉机政。她14岁起就为武则天草拟诏令。中宗李显即位后,她被立为昭容,掌管文学音乐,经常为皇后和公主作诗,为韦后及武三思所信任。韦后夺权失败后,被斩于旗下,时年46岁。中华姓氏通史丨中华姓氏之上官姓

    说点什么吧
    • 全部评论(0
  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    相关内容
    手机访问网址
    微信关注立身
    立身国学QQ群
    王友三: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
   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:81年,永
    爱父母,五不怨

   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。未经许可,禁止商业行为。
    京ICP备12015972号-6

   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

    缘起      关于立身        著作出版        版权说明        立身通联     友情链接       网站地图        师友建言       企业邮箱
   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